|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新加坡百业待兴,中医界前辈于1946年8月间,发起组织一纯学术研究机构,并于当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定名为“新加坡中国医学会”即现在的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公会成立之宗旨在于研究中医药学术,培养中医人才,阐扬医学原理,提高医疗水平,发展义诊,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贡献;并藉此团体以联络同仁感情,共谋福利。 |
中华医院的前身— 中华施诊所的创办(1952)
鉴于战后的新加坡卫生医疗设施不齐全,中医师公会同仁认为除研究及宣扬中医药学术外,也应创办一间赠医施药的机构,一方面可以救济贫病,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可为新加坡中医界开办一个集体研究治疗的场所,于是在中医师公会全体会员及广大社会人士的协助下,1952年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施诊所”,同年3月17日正式开诊。初时,蒙中山会馆借出场地作为暂时施医赠药之所。
直落亚逸中华医院的成立(1956)
中华施诊所开诊后,公会同仁都以推动中医药为己任,大家认为有必要购置自己的会所,作为今后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点场所。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的大力支持及慨然相助下,1956年11月24日,中医师公会迁入直落亚逸街202号之自置三层楼会所,中华施诊所也改名为“中华医院”。
自此以后,直落亚逸中华医院就成为总院及公会的总办事处并与学院在此共度二十多年的时光,直到一九七八年大巴窑中华医院成立之后,公会的基地与学院的教学工作也随着转移至大巴窑。
由于有关当局将本区列入保留区地段,加上本院建筑物内部已陈旧,于是1990年院委决定对直落亚逸中华医院进行重修工作,并向有关当局申请。1991年1月12日和2月25日分别得到市区重建局(URA)和建筑管制部(BCD)批准,工程于1992年7月动工,整个工程费用达$432,557.61。1994年7月18日,直落亚逸中华医院翻新后恢复诊病服务,诊病科目除内科与针灸外,另曾设康复理疗科、激光戒烟及膝关节组。三楼列为中医药历史文物展览馆(有关文物馆于1995年4月迁移至大巴窑中华医院)。
随着时代的变迁,直落亚逸一带已成为商业金融区,求诊者日益减少,由于我院经营策略的改变,2005年6月1日起,中华医院直落亚逸分院结束诊病,2006年起,公会将此产业转交给新加坡中医学院设立骨伤医疗中心。
中华医院第一分院的成立(1961-1986)
当中华医院义疗慈善工作顺利展开之后,深获社会各机构团体及热心人士的爱护与支持。为了方便各地区贫病者的求治,于是再筹设分院。当时,承蒙热心人士蓝晋强先生无条件将实龙岗律233号至235号两间店面捐献给公会,作为第一分院院址,于是“中华医院第一分院”在1961年3月17日中医节隆重开幕,敦请慈善家蓝如晏老先生主持剪彩仪式。自此之后,中华医院第一分院与直落亚逸中华医院共同负起义疗的重任。为感激蓝晋强先生与蓝如晏老先生,本院聘请他们担任永久名誉院长,以资永远纪念他们对中华医院的贡献。
第一分院设立后,不但为病黎提供多一个求诊场所,也成为中医专门学校的临床基地之一,增加学员们临床实习的机会,让医师及讲导师们有个互相交流的场所,1978年,由杨松年医师及吕玩标所领导的会诊组掀起集体研究学习的热潮,以期提高医师们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病黎服务。
1982年7月,由于政府市区重建计划的影响,第一分院接获征用之通知而面临搬迁或停诊之选择。有关当局曾提供两个选择,即(1)接受赔偿金;或(2)接受当局分配的两间店屋,若接受店屋,估计每月须负担至少一万元之维持费,这对我院实为一大负担。故改为接受赔偿金,用于购买私人产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理想的地点。至1986年9月,当局终于来函要求收回该院址。至此,我会鉴于当时经济不景,各院财政状况未见好转,乃决定将第一分院关闭,而有关赔偿费就作为中华医院的医药基金。
中华医院第一分院终于在1986年11月1日正式停诊,结束了25年漫长的诊病服务。
中华医院第二分院的成立(1967-1994)
1967年1月26日,我国前卫生部长杨玉麟先生在公会第十八届新理事就职典礼上表示感激中华医院过去十多年来为成千上万的病人提供免费诊疗和医疗服务所作出的贡献,并宣称这是一项值得表扬的社会福利工作,为略表谢意,当众宣布,在1968年的常年预算案中,象征性地拨出一笔款项予中华医院。从此至今,中华医院每年从我国卫生部的财政预算案中获得五千元象征性的辅助金。
政府这一决定,在精神上给公会很大的鼓励,社会人士共襄义举的热忱也有增无减,继续支持公会与中华医院,大力地献捐。
六十年代,芽笼一带占地甚广,人烟周密,在1967年之前,尚无一间具有规模的慈善医院,有鉴于此,公会同人便倡议在这一带寻找一间店铺改建分院,终于购置了芽笼707号的楼房。1967年10月27日,在中医师公会庆祝成立21周年纪念日的同时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敦请教育部长王邦文先生主持开幕。
1970年7月4日,政府宣布征用芽笼第二分院的土地,公会委员努力向当局要求拨地以对换有关征地,结果于隔年1月20日获国家发展部来函通知,在大巴窑四巷及五巷交界处有一块空地可作为中华医院建院之用途。
第二分院虽被政府征用,但因有关当局尚未有发展计划,因此,二院仍继续开放,以租约的形式向建屋局承租,至1993年11月中止。并于1994年6月正式停诊。
大巴窑中华医院的兴建(1976)到扩建
1970年,政府征用中华医院第二分院时,公会委员认为中华医院发展到现阶段已不是单纯从事门诊工作,而应扩建医疗部门,进行各种研究与革新工作。这些工作需在公会领导下,学院及研究院互相配合,集中力量进行。于是当获得配给大巴窑四巷一块19500平方英尺面积作为建院的地段后,公会委员集思广,经深思熟虑后,向社会发出筹建“中华留医院”的号召,立下宣言,精心策划了建设发展的筹款活动,并于1972年7月4日成立了以社会事务部高级政务次长陈志成先生为首,联合我国四大华文日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新明日报》及《民报》与社会贤达组成的“大巴窑中华医院筹募建院基金工作委员会”。一时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热烈响应,激励了各行业热爱中医药、拥护中医药的人士纷纷投入筹款运动,为“中华留医院”义演、义唱、义卖、义驶、义踏、义剪、义电、义走、义工、义游、义捐、义展、义标、义航等等的热潮与呼声,此起彼伏,这个热火朝天的筹款运动,前后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共筹得五百多万元,可说是我国中医药历史上空前的壮举,至今令人难忘。为让社会人士清楚地了解这些义款的收入与保存情形,1972年8月27日邀请了政府官员与社会知名人士与本会各机构负责人共同组成“中华医院基金会”,负责进一步的筹募,保管与支付的任务。
计划中的“中华留医院”原本是一栋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的七层楼建筑物。然而由于客观因素使然,终被搁置而改建为三层楼仅作为门诊医院和礼堂、图书馆、地下层为停车场,总面积为2672平方米,耗资370多万元,立名“大巴窑中华医院”,并于1976年由卫生部部长杜进才博士主持动土仪式。
1977年9月20日,由中华医院基金会主席孙炳炎先生主持奠基后,大巴窑中华医院开始兴建工作,1979年正式落成,于10月27日由劳工部长、我会顾问王邦文先生主持开幕典礼,出席观礼的有政府长官,各界名人包括海外嘉宾代表甚众,场面动人,有别于一般的盛况。
大巴窑中华医院自1978年开诊以后,随着时代的前进,在90年代,原有之诊室已不敷使用,有必要加以扩建,以便容纳新的设备,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此项计划获得国家发展部之批准再扩建多一层楼,用以增加诊室,扩充图书馆,并使原有的学术研究活动空间扩大及准备在政府的支助下设立老人保健服务中心。扩建工程于1991年4月22日正式动工。敦请杨荣文准将主持动土典礼,并展开一系列的筹款活动。经10个月之扩建,工程于1992年2月底全部竣工,面积增加806平方米(总面积3478平方米),新建的四楼部分,除供本院之图书馆及文物馆使用外,尚有一间纪念已故名誉院长陈中明老先生的“陈中明纪念堂”作为活动中心及讲堂。
虽然增建了一层,但近几年来,中华医院与中医学院继续不断发展与扩充,为应付未来的需求。于2001年两院院委建议为大巴窑中华医院再次扩建与翻新,将天台加盖装修成两间讲堂(其中一间命名为黄南壽纪念堂,以纪念已故黄南壽医师对此次扩建的捐献),增设实验室、候诊室冷气系统化,装修配药室、登记室与扩充办公室等,共增加使用面积371平方米(总面积3849平方米),耗资达二百万元。这项工程从2001年8月开始至2002年5月全部完成。配合扩建工程,中华医院大巴窑总院、义顺分院、兀兰分院和直落亚逸分院的门诊部全部电脑化,至此,中华医院四院都已采用统一的电脑化诊病系统,接着就是考虑与计划进行四院联网,以方便病黎的求诊与医师的追查病案。
中华医院义顺分院的成立(1995)
由于受市区重建计划的影响,1986年11月1日实龙岗第一分院及1994年6月30日芽笼第二分院相继停诊后,应届院委了解到我国北部尚未有中医施诊所,为扩大社区义疗服务,给民众提供更大的便利,在中医师公会顾问、律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次长、三巴旺集选区国会议员何炳基副教授的协助下,于1994年5月获得有关当局的批准,在义顺21街215座组屋楼下约470平方米之空地作为建分院之用途。
1995年5月6日,何炳基副教授为中华医院义顺分院主持动土典礼,经过近五个月的装修,于1995年10月2日开诊,1996年8月25日,再次荣邀何副教授主持开幕典礼。
义顺分院开诊以来,平均每个月有5000人来求诊,为我国北部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中医药保健服务,受到居民们的普遍欢迎。
中华医院兀兰分院的成立(2000)
中华医院第一间设在组屋区的义顺分院为附近居民带来了便利并受到欢迎。因此,在三巴旺集选区何炳基副教授和陈德鏞副教授的积极支持与该区公民咨询委员会董茂成先生的协助下,院委们继续物色适合的地点,终于在1999年11月14日敦请陈德镛副教授在兀兰6道679座面积为325平方米的组屋底层举行动土仪式,兀兰分院于2000年4月11日正式开诊。2001年3月31日举行开幕典礼,敦请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陈庆炎博士主持开幕仪式。
兀兰分院是中华医院第一间启用电脑系统诊病的分院,此系统不但方便医师储存病案,更提高了门诊的行政效率。
中华医院樟宜分院的设立(2005)
为了方便东部居民,中华医院于2006年6月20日在樟宜综合医院内开设了樟宜分院,10月27日,敦请卫生部部长许文远先生主持开幕。这是本地中医诊所首次进入西医院,也是我国中医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院聘请了海内外资深的中医专家先后在樟宜分院担任客座医师或特邀医师,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中医专病医疗服务,收到了病人的欢迎。
樟宜综合医院因自身发展需要,无法继续出租场地给我院,樟宜分院于2012年6月6日正式停诊。
中华医院诺维娜分院的设立(2009)
中华医院于2009年1月在仁慈社区医院内开设,除了为门诊病人提高中医全科医疗服务外,也为仁慈医院的住院病人以及马林百列长者居、仁慈日间托老中心的病人提供针灸服务。2009年1月15日,卫生部部长许文远先生参观了诺维娜分院。
2010年3月20日,诺维娜分院正式开幕,敦请律政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何炳基副教授主持开幕典礼并揭幕。
由于诺维娜分院营运开销难以负担,我院与仁慈医院商谈降低诺维娜分院租金未果,在考虑了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建议后,董事会决定,诺维娜分院于2011年11月7日起停诊。
中华医院注册成为独立的公共有限责任公司
中华医院历来都是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属下的一个医疗机构,虽然有独立的财务账目和公益机构的身份,但机构本身却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根据卫生部的要求,2011年4月20日,中华医院注册为独立的非集股由会员担保的公共有限责任公司,自此,中华医院拥有独立的法律身份。
中华医院武吉班让分院的设立(2012)
在西北社理会市长张俰宾博士的大力支持下, 2012年7月25日我院武吉班让分院开诊,并于10月27日上午举行开幕仪式,邀请环境和水源部长维文医生、西北社理会市长张俰宾博士、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国会议员连荣华先生担任开幕仪式主宾,出席开幕仪式的有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理事、中华医院董事、武吉班让基层领袖和武吉班让地区居民等。为酬谢赞助我院设立分院的公众,凡捐款$5,000.00及以上者,其芳名永远铭刻在武吉班让分院建院基金匾额上。
中华医院如切分院的设立(2013)
在已故永远名誉院长许聪雄家族的推动下,我院筹划设立如切分院。如切分院所有装修费用以及部分营运费用由已故许聪雄(许聪熊)永远名誉院长的家属承担。如切分院于2013年4月24日开诊,并于5月2日上午举行开幕典礼,蒙巴登选区国会议员、马林百列集选区基层组织顾问林谋泉先生受邀担任开幕典礼主宾,出席开幕典礼的包括已故永远名誉院长许聪雄先生的遗孀、永远名誉院长陈树兰博士、许聪雄先生的长子、飞龙酒店集团主席、永远名誉院长许伟明先生及其他家属,中医师公会理事和中华医院董事。林谋泉先生为如切分院和“许聪雄先生纪念堂”主持揭幕。
中华医院@VIVA 的设立(2023年)
2022年初,VIVA儿童癌症基金会与我院董事会接触,探讨在设于诺维娜专科中心的VIVA HUB设立中医内科肿瘤门诊,为该中心接受西医治疗或康复中的癌症儿童及其家属提供中医医疗服务,也为广大癌症病患提供辅助医疗方案,解除他们的疾苦。2022年10月10日,中华医院@VIVA正式启用。诊所主要提供肿瘤及内科疾病的治疗。
中华医院@VIVA于2023年5月28日举办开幕典礼,邀请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张俰宾博士担任主宾。张俰宾博士、刘少夫主席、VIVA基金会主席梁利平女士、公会赵英杰会长也为中华医院@VIVA揭开牌匾宣布诊所正式开幕。
中华医院马林百列分院的设立(2024年)
在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的协助和支持下,我院筹划在马林百列组屋区设立新的分院。设于马林百列通道大牌60号组屋底层的马林百列分院于2024年7月1日开诊,马林百列分院设有5间诊室和治疗室,为居民们提供中医医疗服务。而如切分院则在当年早些时候停诊。马林百列分院候诊厅的背景墙设置了许聪雄先生的生平事迹介绍和照片,以纪念他生前对中华医院的贡献。
2024年7月21举行马林百列分院开幕礼暨慈善义走活动,邀请了陈诗龙部长担任主宾暨挥旗嘉宾。参与者完成了两公里的慈善义走,在大牌60号组屋底层举行了开幕礼,刘少夫医师和陈诗龙部长会分别在开幕礼致词,刘主席宣布,自2024年8月起,建国一代国人在中华医院总院和各分院享有50%的优惠。
结语
从新加坡中医师公会成立到中华施诊所乃至中华医院大巴窑总院和各分院的建立,除了历届理事与院委/董事们的同心协力,精心策划,献身义务工作外,最重要的还有赖于社会慈善家、社会贤达、议员、政府官员、善心人士、商家、团体与机构等本着慈善为怀、爱护与支持中华的精神,有的献捐房屋,有的协助筹募义款,有的定期赞助,有的给予工作上的支持与协助,使我们的筹办设院的计划能顺利完成及正常运作。我们衷心感谢所有支持中华医院的各界人士。
中华医院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历届院委/董事遵守我院的宗旨,本着维护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理念,以《慈善和公益机构监管准则》为准绳,不断提升医疗和服务素质,改善软件和硬件设施,推动行政和营运管理系统化。接下来的重任,将是注重医疗和科研,提高临床疗效,裨益于广大的病黎。